【车讯网 报道】1月5日车讯网在清华大学召开第十三期《拆车坊》发布会,并当天发布了第十三期北京现代瑞纳与东风悦达起亚K2两车的实验数据以及拆解内容介绍(点击查看),瑞纳拆解的过程中,当发现后门没有防撞梁、玻璃钢材质的后保险杠等等感受颇深,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了解车辆拆解过程以及内容,本篇就对瑞纳拆解部分进行详细图解和探讨网友提出的疑问。导读“前保险杠铁较薄”“玻璃钢后保险杠”“后门无防撞梁”“底盘隔热材料”。
前保险杠结构
瑞纳前保险杠与我们常见的结构不同,只有前保险杠皮和金属带吸能盒保险杠铁组成,北京现代朗动、索纳塔以及ix35均设计了泡沫缓冲层,而瑞纳并没有这样设计,是没用还是节省?泡沫缓冲层更多作用是为了行人保护和低速碰撞保护而设计,我们目前常见的二级缓冲结构设计有两种,一种是泡沫,欧系车习惯使用黑色泡沫,日系车较为习惯使用白色泡沫其作用是一样的;另外一种是金属缓冲区,使用比较薄并且易于变形设计的钢板,两种设计方式其效果类似。安装较低的泡沫缓冲区不仅对行人腿部有一定保护,对车辆也十分有效,可以给予保险杠外皮一定支撑,当保险杠外皮收到轻微挤压时不易断裂或变形。同样条件下低速碰撞物体,没有泡沫缓冲区的设计保险杠外皮更容易损坏,增加维修费用。
朗动前保险杠内侧有泡沫缓冲层
不能以保险杠铁薄厚来决定安全性,这一点我们是很认同的。但本次拆解瑞纳的前保险杠铁的厚度确实过于单薄,只有1.2mm,而我们普遍测量保险杠铁的厚度约在2.0mm-2.5mm之间。我们就此问题也多聊一聊保险杠铁的真正作用。金属杠铁是在发生碰撞吸收能量的同时,尽量把碰撞中的能量分配给与之关联的吸能盒结构,吸能盒是汽车在发生低速碰撞过程中的主要吸能构件,要吸收低速碰撞过程中大部分的能量,前纵梁在低速碰撞过程中是不允许产生塑性变形的。理论上防撞梁是起到吸收碰撞能量的作用,但仅仅是低速状态。
简单说就是发生碰撞时真正吸收能量的是两侧吸能盒,保险杠铁本身只负责往两侧传导力量。这也符合一般情况下的碰撞条件(截面积碰撞),但还有一种极端的碰撞就是与电线杆或者与树相碰(柱碰撞)如果撞击到车头正中间,如果在相同结构和材质、不同厚度的保险杠铁。那么较薄钢板的保险杠可能还没有将撞击力传递给两侧吸能盒可能就已经凹陷了,造成水箱、风扇、甚至发动机损坏,增加维修费用。
下图的碰撞属于较为极端情况(其他车型示意图),如果保险杠铁使用的钢板厚度较薄,会造成两侧吸能盒失去吸收能量的作用(与速度有很大关系),导致维修成本增加。但一般条件都是截面积碰撞。
编辑小结:瑞纳前保险杠结构节省了泡沫低速缓冲区、较薄的保险杠铁这两方面确实看着心里不爽,但有一点值得称赞,就是体型多级溃缩引导吸能盒设计,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引导溃缩撞击力。